7月 01, 2008

UK出差記6/10第三天 -- 令人敬佩的製酒精神與天氣瞬息萬變的艾雷島(下集)

下午我們開始參觀酒廠,真是讓人振奮的一刻。
Bowmore酒廠仍保有最傳統的人工製酒方式,所以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的話,真的是一大榮幸。
但是我們參觀的時機真的很不巧,遇到酒廠缺水,所以不能看到人工翻攪麥芽的獨特景象。

我先跟大家講一下威士忌的製造過程好了,也順便帶入我在Bowmore酒廠中所照的照片:

1. 製造麥芽(Malting)
新收割的大麥其水分含量約在11-12%之間,麥芽製作的過程是先將這些新鮮的大麥浸泡(Steeping/Soaking)在水中浸泡,讓其發芽(Germinating)開始產生一連串的化學變化,然後再以加溫烘烤(Kilning)的方式中止發芽。

浸泡的目的在使大麥的含水量提升到46%以上以便讓酵素活化。雖然是個看似簡單的程序,但卻往往是麥芽製造的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
在發芽的過程中大麥會產生溫度,為了讓溫度分佈平均,需要有經驗的工人經常地翻動平舖在地面的大麥。除了傳統的手工舖地發芽(Floor Malting)之外,近年來也有些酒廠開始採用較商業規模的機械發芽,但真正考究的傳統酒廠(例如Bowmore)卻仍堅持傳統量少但是注重風味的發芽方式。

這就是Bowmore舖地發芽的場地

這就是人工翻攪的耙子

由於這次我們沒有看到人工翻攪的過程,所以我擺一張示意圖。
聽導覽說,這樣的翻攪過程要人工隨時24小時看顧,歷經兩個禮拜,每隔幾個小時就要翻動一次,還要保持場地通風,並有抽風機不斷的運作。



這邊有Bowmore提供的影片,請看:


接下來就是烘烤了,烘烤就是利用爐內加熱將含水量高的青麥芽烘乾,而影響成品風味的關鍵因素在於烘烤時是使用何種燃料。傳統的高地區蘇格蘭威士忌使用當地盛產的泥炭作為烘烤時的燃料,所以這樣製作出來的麥芽威士忌擁有非常濃鬱的泥炭煙燻香。但由鐵路自英格蘭運過來的煤炭也可作為烘烤時的原料,這樣的方式製作出來的威士忌在口味上較為清新,有些蒸餾廠則是在第一次烘烤時使用泥炭、第二次使用煤炭,來達到風味與經濟效益的平衡。
以Bowmore來說,在地面翻攪之後,就會有機器將翻攪好的麥芽,用一個機器直接到入烘烤爐中。這個烘烤爐相當於一個約15坪的房間大小,如下圖,就是烘烤房中,翻攪好的麥芽會從這個管子倒入房間。這個房間約莫攝氏50度C。


我們拍攝到的烘烤房中的景像。


看得到我的腳嗎? 整個淹沒在麥芽裡。


我們去看一下外面的情況好了。
我們走到了爐子的底部,就是在這裡,我們把泥炭丟進去燒,讓麥芽獲得Bowmore獨特海藻煙燻風味。


麥芽經過幾次的烘烤完成之後,就可以去碾碎了。
-------------------------------------------

2. 輾碎(Milling)
將發好芽也烘乾了的麥芽送入輾碎機裡,輾成大小適中的顆粒,一些不需要的殘餘例如榖殼等的部分經篩除後被拿去當飼料使用。
這是Bowmore酒廠的輾碎機,非常古老,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


碾碎後可以利用的,有一種叫grist的東西,如下圖。它可以拿來當作促進發酵的酵母之一,果然Bowmore的味道香醇,這真的是一點都不浪費呢。


接下來要進入下一個步驟了。


我們在外面看到了從Laggan河流經數十公里來到Bowmore清澈的河水。不受污染,吸收了泥炭和石南花香還有富含礦物質的水質,成為Bowmore與眾不同成功的關鍵之一。
------------------------------------------

3. 發泡(Mashing)
磨成粉後的麥芽被送進銅製的大型發泡桶(Mash Tun)中,注入三股分別為攝氏63度、93度、93度的熱水,將麥芽中的澱粉轉化為含醣的液體,稱為麥汁(Wort),經過濾後,固態的殘渣被拋棄作為飼料使用。

這就是大型發泡桶


這是發泡桶的內部


我們在發泡設備前面照了一張相片,非常的大。


接下來就是發酵囉!
--------------------------------------

4. 發酵(Fermenting)
經過冷卻後的麥汁被放入容量自1000到20,000公升不等的大型發酵桶(Wash backs)中,並且加入特定的酵母片,在放置約兩天後,麥汁被轉化成一種類似啤酒的低酒精度液體(Wash)與二氧化碳。在此階段使用的酵母種類不同會明顯影響麥芽威士忌的風味,許多威士忌酒值得品味的特色,例如花香、果香等特性,都是因為酵母的選用不同而造成的。

Bowmore有6個大型發酵桶。當我們走進這個房間,除了熱氣騰騰,還聞到一股很香的酒釀味,勾起了大家的酒意。

大家站在發酵桶前聽導覽說話。


總共有六個。


等到發酵完,那就要進入蒸餾過程囉!
-------------------------------------------------

5. 蒸餾(Distilling)
威士忌之所以被分類為蒸餾酒而非發酵酒,最關鍵的因素當然是因為此步驟,利用酒精的沸點低於水的特性,以加熱後再冷卻的方式將酒精與水分離。第一次加熱蒸餾再冷卻後的液體其酒精度至少需要到達28%,否則將無法成功分餾,經過第二次蒸餾後的威士忌原酒,其酒精度依照蒸餾廠的不同,介於60-70%之間。
而Bowmore是採2次蒸餾。蒸餾器圓扁,得以產出味道濃烈的威士忌。
香對於之前Auchentoshan的3次蒸餾,所得的酒精濃度更高,但是其蒸餾器高細,所以可以得到高雅順口的威士忌。

這就是Bowmore的蒸餾器


蒸餾器上所寫的可容納的公升數


這是古老的蒸餾器控制器。所有的酒都可以流到集中在這裡,讓蒸餾師可以憑自己的專業經驗來判斷是否蒸餾OK。當然現在Bowmore已經不再使用這個機器了,現在都是用電腦來控溫。


我與Bowmore之寶Ginger在這拍了張照片。


接下來,蒸餾的酒會流到哪呢? 當然就是裝到木桶裡囉。然後就開始下一個步驟。
-----------------------------------------------

6.陳年(Ageing/Maturation)
如果沒有經過這道過程,那麼威士忌將只會是很普通的蒸餾酒,而不會是這麼神奇的傳統藝術。所有的威士忌都是陳封在橡木桶裡進行陳年的過程,然而,依照各蒸餾廠的特色不同,所選用的木桶造型與橡木品種卻有所差異。

這就是裝桶。


我們何其有幸,得以參與Bowmore 12年的裝桶工作。
所以我也有裝了屬於我的桶,還有證書證明。我的桶裝了201公升。

以下是我的裝桶照片和影片。


裝完桶後,要用敲打木栓,把桶子密封。


裝完桶後,我準備要敲打了。


敲了好幾次,沒有技巧的我果然不適合製酒啊!


裝好酒之後,裝桶師就會開始用油墨紀錄到底裝進了幾公升的酒,留下一個標記。


完成了! 這是我的桶! 12年後你就可以在市面上出現了!


如果是12年的話,Bowmore應該會採用美國波本威士忌統來儲存。

我要好好介紹這一位裝桶師,他也是很令人感動的人。

他原本在大城市中也有好的工作,但是到最後他還是選擇回到這裡。他說他就是只愛做這樣的工作,待在Bowmore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有這樣的熱情和堅持,我們才得以喝到這樣香醇的美酒。謝謝你們!

接下來,我們要去低於海平面,溫度六度C的酒窖參觀了喔!

感覺很像去什麼地下舞廳似的。哈哈! 這是低於海平面的酒窖喔!


導覽在介紹老闆自身收藏的酒,哇哈哈! 但是我們只能觀望而已。


這是前三得利社長所裝的桶。所以這是他的紀念桶。


幽暗的酒窖中。


試飲時間開始!
導覽選定了一桶波本八年的酒,把它敲開。我拿正拿一根粗的滴管把酒取出。



我真的太貪心了,拿好多。


顏色金黃,氣味嗆辣正點。這果然是波本桶。
---------------------------------------------

之後突然下起大雨,變得好冷。我們趕緊衝回房屋泡茶。
然後我們到了Harbour Inn吃著名的海鮮。

就是這一家。

每個人必點,新鮮生蠔。在生蠔上滴下幾滴檸檬汁,倒入Bowmore 12年。那種美味我說不出,但是我現在還記得。

我們大約吃到了11點,親眼目睹了艾雷島的日落。好美。照片在我手機裡。所以如果想要索取的人士,請跟我說一聲,我再把美妙的日落傳給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