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11, 2008

"厄哈格尼,我窗外的景緻"

2008.08.09那一天,一方面想要彌補上一個禮拜天想要騎腳踏車去故宮看畫展的計畫卻在家發懶而作罷,另一方面想說越是接近畫展結束,更該好好把握機會去看大師的真跡,於是我們選擇了下午出發,打算在畢沙羅展所展出的畫作中享受一整天。
我們抵達了故宮的牌樓,發現天氣有點陰陰的,隨時都可能要下雨的感覺...


旁邊還有幾個法X大法好的人員在打坐。

這就是我們那天想要看的展覽。

也看到故宮晶華的外觀。

這次我們所要看的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他出生在聖湯馬斯,是法國殖民時期聯合維京群島上的一個小鎮。(1830-1903)。

以下是我自己看完美術史後所歸納的超白話易懂解說文,想要來說明一下畢沙羅的時代背景。並融合我在場內看到的滿喜歡的畫作和大家分享。
18世紀開始不就有民主思想了嗎? 之前君主極權的時候,所有的畫家就只有在宮廷裡面爲皇室畫畫。然而法國大革命在18世紀末爆發,擁有了自由後,很多畫家開始可以畫他們想畫的作品,所以以前我們在歷史課本上看到有個很像自由女神的露出半邊乳房拿著後來的法國國旗率領人民革命的那種畫作,你可以從人民的眼神中看到不安、惶恐等等,這樣的風格是當時很流行的潮流,叫做"浪漫主義"。而理所當然的,1830年到1840年,在革命之後,暴動、貧窮在巴黎充斥著,比較貧窮的畫家或是可能有錢卻被排擠或想逃離放空,就會搬到鄉間,尤其有一群人,搬到巴黎南郊約50公里,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附近的巴比松村,他們不再畫浪漫主義的東西,反倒是拿著畫板到戶外寫生,成為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而當然,他們的寫生,也受到之前的浪漫或是新古典主義的影響,戶外的風景帶點唯美和想像。畫上的有些元素其實有些畫家會多添加以增加畫面的美感和意境。
畢沙羅在1855年到了法國之後,就深受巴比松畫派的影響,畫起風景畫。
在會場看到我還滿喜歡的一幅巴比松畫派的作品,是科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畫的,他算是有錢的巴比松畫派的畫家,因為他原本是商人轉作畫家的。
就是這一幅,森林裡的小溪。看起來很有古典和朦朧的感覺。左下角還有人物。
巴比松畫派給後世最大的貢獻,就是它啟發了後來的1860年代開始的印象派。
就是因為他們開始到了戶外寫生,所以有風景畫的產生。但是巴比松畫派仍然還是在畫面的美感上琢磨,後來就會有人想開始想要把風景畫得寫實,然後研究出用外光描寫對象的方法,並認識到色彩的變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隨著觀察位置,受光狀態的不同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以上我所說的看起來有點枯燥深奧但是仔細想起來卻很有道理的理論,就是印象派的中心思想。

1860年代因為印象派的作家很不受正統沙龍的歡迎,所以印象派的畫家自成一格,在1874年至1886年間舉辦八次印象派畫展。而畢沙羅是唯一堅持印象派的理念與實踐、從未缺席的畫家。
畢沙羅的個性,聽說是非常溫和沉默溫暖的人。他也非常的上進和不斷的學習新知。雖然他的作品好像乍看之下沒有什麼很特別的,但是總透露出他個性的優點。

這是他素描自畫像。我還滿喜歡這張的感覺。正如文獻所說的溫和溫暖。

講到畢沙羅,還不能忘記他的經典大作,"厄哈格尼,我窗外的景緻"。這作品是用顏色一點一點點出來的,就是所謂的點瞄技法。點瞄技巧當你遠遠的看,可以看到blingbling的效果。
當時在1886年最後一次的印象派畫展中,他的這幅"厄哈格尼,我窗外的景緻"與秀拉的大作"大嘉德島的星期日午後",同時展出。據導覽小姐說,當時他看了秀拉的作品,覺得秀拉怎麼會點得那麼好,所以展覽結束後他又多點了兩個地方,在1888年完成,才簽上簽名。
個人覺得此舉非常可愛。

經過1888年完成這幅畫作後,他便不再用點描技法作畫。因為他覺得這樣的技法很花時間、傷眼睛。

關於畢沙羅的簽名,導覽小姐說,可以在他的作品上看到兩種簽名: 一個是C. Pissarro,另一種是CP。她說,會簽上C. Pissarro的,是他已經完成的作品;而簽上CP的,不是已經被訂走不然就是還沒有完成的作品。

畢沙羅的專屬職業模特兒是他的太太,畢沙羅夫人。她縫補的身影常常被畢沙羅的筆下補捉起來。
這是很有名的一幅。
但是我喜歡的那幅並沒有在網路上找到。

誰說戶外的印象派不畫靜物呢? 畢沙羅有名的一幅"粉牡丹"靜物,也可以看得到他印象派技法。


因為住在鄉間,崇尚自然純樸的他也會畫農民,像這幅用水彩畫的"搭豌豆棚架的農婦們",在這次展覽也有展出。我想,會畫農民的大部分都是受到米勒的影響,而事實上,畢沙羅在這一部分也是有受到米勒的影響。


後來他晚年回到巴黎,完成了好幾系列街景的畫作,以下這系列"Avenue de l'Opera"搭配不同天氣而完成的。而這次來台灣的是下雨的(左),對照右邊的起大霧給大家做比較。



塞尚說他「謙遜而傑出」,我看完畫展他的作品的感覺也是這樣。
畢沙羅的創作從巴比松畫派到印象畫派,代表了十九世紀現代繪畫的主流。
他不僅可與莫內、竇加相提並論,也是備受年輕後進尊崇的良師益友,塞尚、高更、梵谷乃至年輕時的馬諦斯都受過他的引導與影響。


真的是大師啊!嘖嘖!
------------------------------------------------------------------------------------

這次看展覽有些插曲,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插曲一: 台灣大哥大一日導覽系統卡住,和令人不悅的展覽氣氛。
剛好一枝玫和我所使用的是台灣大哥大的系統,所以票價可以打8折。那天心情不好的一枝玫說,這是那天發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看到租用語音導覽的櫃檯排得滿滿的,我們還很慶幸我們可以用台灣大哥大的系統購買一日導覽,用手機聽導覽到晚上12點只要100元,和租用導覽器材同價。如果沒有訂購一日遊的話,那收費就貴了,每秒0.05元。
當我們走進會場的時候,我們開始撥打909準備要開通,但是我的語音要我按確認之後,就完全卡住沒下文了,讓人很生氣。然後試了好幾遍都發生一樣的狀況。心想算了,而剛好有一團導覽解說經過,我就跟上導覽小姐的步伐,聽她的解說。
而一枝玫嚐試了兩次之後,他成功的訂閱了一日導覽。正當用手機聽著導覽的時候,會場裡的工作人員拉著一枝玫說,要講手機請到會場外面。美術系西畫組畢業的一枝玫正在擁擠與吵鬧的老老少少遊客群中被推擠著,但正專心的聽著導覽,研究畢沙羅的筆觸的時候,被無知的工作人員制止他使用手機。一枝玫跟工作人員說他是用手機聽導覽不是講電話。工作人員還用疑惑的表情說著是嗎? 讓人非常不解的是這是台灣大哥大和故宮合作的便民系統,連工作人員都不知道嗎? 工作人員拉著一枝玫的時候,一枝玫安安靜靜的看畫和旁邊講話大聲到不行的自以為藝術評論家的民眾還有在會場內跑來跑去的小朋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所以當天的展覽,一枝玫在很短的時間因情緒的影響就放棄了不看,在入口處等我。而我在看完了之後(真的很多人,很擠,場地非常的小)就拉著一枝玫看了我喜歡的畫作之後便離開。前後大約一個小時。和我們預計慢慢的享受真的差了很多時間。一時之間我們不知所措地不知道要去哪。

插曲二: 公車上聽到的對話
我們看完了展覽,跟著一堆也是看完畫展的民眾搭上小巴士準備回捷運站搭車。
然後一群年約22+的男女在公車上聊天。
A男: 剛剛看的那個畢羅沙好多人...
兩位女性友人: 是畢沙羅!
B男: 畢沙羅是必勝客的哥哥嗎?
客滿的車上一陣鴉雀無聲,我個人認為這個冷笑話很low。

插曲三: 沒事做就會擺脫不了吃東西這件事情。一枝玫心情很糟。吃東西仍然是最好良方。
除了在士林吃了加蛋加酸菜蔥抓餅還有辛發亭的雪花冰,當我們回程來到BR4的超市,一枝玫發現了上次我們在試酒會時吃到的雪莉所買的那一款德國煙燻起司,當下決定買下回家配著啤酒慢慢享用。果然,一枝玫心情變得很好。
德國煙燻起司的剖面圖。